导航

一场特别的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拆掉思维的墙,拥抱生命多样性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22-01-02浏览次数:2085

        4月7日下午,在图书馆四楼414真人图书阅读室,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真人图书阅读活动。D002号校外达人书、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两位大四盲人女生周文晴、吴潇,与我校31位预约读者就打破刻板印象、拥抱生命多样性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周文晴曾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9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20“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等荣誉,2021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表现不俗,获得407分的好成绩;吴潇是一位阳光、开朗、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视障女孩,喜爱阅读,擅长配音,时常以手工DIY妆点生活。这是我校首次将盲人大学生请进校内进行真人图书阅读活动,也是得一真人图书馆第134场阅读活动。

        活动伊始,主持人请读者们用口罩蒙住双眼,关上所有的灯,在黑暗中细细品味聆听周文晴和吴潇的配乐诗朗诵——《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她们的情感饱满真挚,声音悦耳动听,令读者感受到“对生活、对生命澎湃的期待与热爱,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不少读者听完后眼中噙着泪花。

        周文晴和吴潇以她们特有的成熟、自信,沉着镇定地与读者侃侃而谈,并与随行的王奕老师一起,帮助大家拆掉思维的三堵墙:第一堵墙——视障者无法独立生活。一开始周文晴、吴潇向大家展示了盲杖与手机语音播报系统。同学们发现,利用辅助工具,视障者也可以独立出行并主动获取知识。在现场,同学们随机出了两个关键词,周文晴与吴潇迅速在手机中找到百度词条,熟练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王奕老师说,“残障”一方面是生理的“残疾”,更有一部分是环境的“障碍”,如果能够破除环境的障碍,提供足够的支持,视障者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独立生活。第二堵墙——视障者能够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视障者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王奕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这难住了现场不少学生。随后周文晴和吴潇介绍了她们的求学经历。她们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除了做推拿,其它什么也干不了的思想。但是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她们的世界正被打开,也逐渐感到冲破命运的藩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的可能性。她们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参加普通高等融合教育的大学生,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习应用心理学,他们的理想是运用所学去帮助视障群体。吴潇说其实视障者能够从事的工作有很多,比如程序员、律师、钢琴调律师、老师、主播等等。现在中国有一些从事这些工作的视障者,虽然数量还非常少,但是他们在岗位上杰出的表现让大家相信,视障者可以和大多数人一样,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第三堵墙——残障者只是被照顾的角色。周文琴和吴潇给大家介绍了残障者改变世界的例子,他们说,在普通人的认识里残障者是被照顾者,这是对残障者极大的偏见。点字发明者路易布莱尔、盲人诗人弥尔顿、天才天文学家霍金、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梵高······残障者同样改变世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点亮人类心灯,而是我们普通人心中的“偏见”与“壁垒”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盲。王奕老师指出,我国有着八千多万的残障人口,但却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他们。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社会没有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他们不敢走出来,无法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全社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消弭残障歧视,创造无障碍社会环境而努力。

        周文晴、吴潇表示,残障者的某些感官缺失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感官进行代偿,因此“看不见不是我的缺点,只是我的一个特质”。她们早已与自己和解,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世界。当撕掉“残障”的标签,把他们当成普通人来看待时,我们就不会用同情的眼光来看残障者,而是把他们当伙伴、当战友、当兄弟姐妹来喜爱、呵护与包容。周文晴和吴潇说,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每一种生命的状态都值得肯定和尊重,残障者同样在改变世界,甚至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这是一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润心”活动,在与周文晴和吴潇的互动交流中,读者逐渐拆掉心中的“墙”,并纷纷写下阅读反馈:“本以为残障者与我们之间有一个难以理解的鸿沟,没想到是我们的无知才造成了在我们心里存留已久的壁垒”、 “在这一次的真人图书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生命以及尊重生命具有的那种润物无声的蓬勃力量”、 “我认知到的不仅是盲人群体的生活与心理状态,更多的感悟是关于生活与生命,鼓起勇气踏出去,打破桎梏自己的那面墙,不要轻易标签化他人,不比较、不评判、不排斥,这种原则不只是对残障者,也应是对待我们接触的任何人”……

        活动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现场气氛温暖而活跃。

(图书馆阅读推广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