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得一读享汇 | 唐善梅与读者共同领略盛唐的落幕之时

发布者:图书馆阅读推广部发布时间:2024-07-24浏览次数:19

得一读享汇

5月22日下午1:30,在图书馆三楼的素质拓展室,第四场得一读享汇活动成功举办。在活动现场,领读人唐善梅老师与读者围绕《弃长安》,共同领略天宝十五载——天子、储君、宰相、宠妃、边将和诗人的最后盛世。

活动伊始,唐善梅介绍了《弃长安》一书的行文脉络,结合《大唐芙蓉园》等电视剧所描绘的故事,指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为一条线索贯通了那十五年间的历史。在接下来两个小时里,唐善梅带领读者们见证了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权臣只为争权夺利的粉墨登场,听闻了颜杲卿、高仙芝、哥舒翰等志士面对风雨飘摇的无声恸哭。


在唐善梅看来,李隆基在理政作风上的转变,断绝了开元盛世的气象。所谓“君者表也,臣者景也”,相位上的人从张九龄变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便是一项有力的佐证。张九龄可谓一代贤相。他始终忠心耿耿地辅佐帝王,时刻为大唐利益着想。然而,早已沉溺酒色的李隆基罢免了与他存在政治分歧的张九龄,选择了逢君之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唐善梅分析李林甫打压太子李亨的一系列行径,认为李林甫到底也只是服务于皇权内在需求的鹰犬,是李隆基用以消除太子对于自己帝位威胁的工具。之后杨国忠、安禄山因受宠接连登上政治舞台,二人争权之斗进一步扰乱了朝野的安稳。最终,安禄山见拜相之路不顺,遂举起叛旗,安史之乱由此揭开序幕。


一场权利的斗争演变成一次涂炭生灵的战争,唐善梅与读者们都为此痛心疾首。唐善梅强调,相较于这些弄权之徒,那些于乱世中挣扎只为天下苍生谋安宁的有识之士更应该被历史铭记。她说起李白纵有满腹诗情却无治国之才,只能在宦海中沉浮;杜甫忧国忧民之心不得报效,只能于诗文中倾诉自己“广厦庇寒士”的政治抱负;张巡破釜沉舟死守睢阳,誓死不降叛军;颜杲卿始终忠于大唐,忍受断舌之刑仍怒斥安禄山;哥舒翰在政治斗争的夹缝间求生存,最后冤屈地死于狱中;高仙芝、封常清本可平乱建功,却死于小人谗言……听着这些故事,读者们都为之动容。活动尾声,唐善梅提到叛军建立的名为“大燕”的短暂政权在一次次篡位之争中走向灭亡,为历史无常而唏嘘不已。


最后,唐善梅鼓励读者们了解那些王朝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自己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与文明重蹈覆辙。

本次活动在唐善梅对读者们的殷切期待中圆满结束,读者们也在阅读活动中对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有了深刻的理解。


书籍摘录

1、有序对人类社会是如何的奢侈与幸运,远不是什么“理所当然”,我们应当像李隆基呵护杨贵妃一样呵护有序。

2、在大时代的丕变中,帝王、宠妃、储君、宰相、边将、诗人、宦官、枭雄、叛将、贰臣,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

领读人金句

1、帝王的无限权力和帝王的无限私欲往往结伴而行。

2、皇帝好大喜功,宰相逢君之恶,边将建功心切,诗人歌颂军功,在彼时的大唐边疆,皇帝、宰相、边将和诗人组成了一个自驱动的盛世军功名利链,日夜旋转,将开边大业次第推向国力极限,直至反噬盛世。

3、张巡的以身许国与人相食,王维的忍辱偷生与不得已,在盛世崩坏的天裂地坼之时,或许都可以视作人性在极端状态下的不同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