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办人文专题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28浏览次数:2145

文/梁愈

    5月22日晚6:30分,由图书馆主办,长江潮文学社与彼岸读者协会共同承办的郭宏之副校长人文专题讲座在图书馆三楼素质教育区举办。郭宏之老师围绕“文学•南京•意趣”为主题,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学识与见解。 

    在乎山水之间也
   “从事教育34年,哲学教育20年,13年的思修教育,8年的副校长经验。”郭老师简要介绍自己,并将他的教育历程简化为清晰的时间轴,不多谈科研与教育上的成功与辉煌,而言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着手建造了我们的浦口校区:“我最开心的是,把唐诗宋词的意境,在山水钟秀的南京审计学院展现。”在山水之间去书写情怀,在大地间固化了诗意,润泽湖影波心荡,老山巍峨绿无声。
   “你们觉得这个校园的意趣在哪儿呢?”郭老师说,“一个校园正是有了山,就有了骨骼、品格、风格;正是有了水,她才有情感、情趣、表情。”所谓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之深情景色,正是由山水之美共同构筑。
    郭老师回忆起当年初挖润泽湖的情景,“水抽上去最感动的并不是水,水来了鱼就来了,曾经那个尘土飞扬、乱石嶙峋的‘土坑’里,小鱼沿着湖边游,吸引了鸟,整个南审就灵动起来了。”郭老师叹了口气,回忆当初,慷慨激扬,从尘土飞扬的土坑到“池塘生春草”的润泽,南审人不变的是开拓。美如润泽,这份情怀和意趣,也是根植于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六朝烟水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这一方水土。”郭老师说,“刚定下来讲南京的时候,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南京集合六朝风云,可圈可点可读可叹的地方太多,无法面面俱到,郭老师选一个南京名称演变史,讲述那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南京城。
    从禹分九州开始,到楚威王灭越,修筑金陵邑,秦始皇改名秣陵。吴大帝愿建功立业改名建业,晋太原中改名为建邺,后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南唐时期并无大志的江宁,隋唐时的白下、丹阳和归化,朱元璋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后改其为南京,并在此登基。清朝改名为江宁,民国改回南京并延用至今。
    六朝的烟水,氤氲着南京的品性,自由博爱重情与旷达,从日常中商量语气的“啊,是啊?”中不强求的温柔到口头禅“多大点事”中的豁达明朗气象,每一次回顾,都是一次解读,都是一种创造,在这个背负辉煌与苦痛的城市,历经风雨,愈加美丽。
    最初的北极阁中的开设的文学馆,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引出文学这个词,郭老师旁征博引,从昭明文选到陆机的《文赋》,从梁武帝到梁元帝,《文心雕龙》中的育人大业,南唐二主的悲凉伤风, 到唐宋名士的千古浩然风气,郭老师的不断引用文赋与诗句,随口吟诵的都是千古绝唱,“情以物胜,文以情成”,“满城风雨尽黄昏”,从宫廷诗到山水诗,从诗到曲,郭老师提取精华,概括经典,概括南京文学进程。

    意之所向,趣之所趋
   “趣是怎么写的呢?一个走之,一个取,上前拿来就叫‘趣’,不愿向前取,便是无趣。”
    郭老师将趣味分为四种层次,对应着人生的四个不同阶段,用趣味去点染和熏陶生命,过一个有趣而丰盈的人生。
   “我认为人生有四种趣,一为兴趣,是一种随机而生的事,所谓‘一时兴起’,其源于好奇本能;二为乐趣,是能够比较持久保持的兴趣,有定向的追求,其源于爱好;三为情趣,是能够固化、程序化的乐趣,所谓情有独钟,而文字因情而生,便是最高的情趣;四为雅趣、妙趣,亦可称为我们今天所讲意趣,意趣是一种修养,为学外之意,韵外之致。”
    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来源于郭老师深厚的人文底蕴与21天阅读近30万字以备课的细心真诚准备,回答同学们的人文之惑,鼓励他们向上向善,南审的温情与传承,就在这样智慧星光的交汇中闪耀,感谢苍茫云水间的大情怀,润泽后世,雕树一代。